找到相关内容1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新发现的《西游记》资料及其解读

      新发现的《西游记》资料及其解读   □ 曹炳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01期   摘要:近几年陆续发现九条有关《西游记》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既不见于有关资料...陈元之的《刊西游记序》要早45年。   虽然作者在文中自称站在儒家的立场解释佛教有关内容,“使归于正”,实际上却在用道教理论来解读佛教并解读《西游记》。当然,道教理论和儒家理论同源于中国早期文化。...

    曹炳建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5593578.html
  • 《天下无贼》的宗教解读

    《天下无贼》的宗教解读   ■ 魏德东   2005年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超亿。在众多的影评中,似乎有意无意地,大家都忽略了故事的思想纽结,这就是宗教。在我的阅读中,只有一篇网上文章谈到这一主题,题目叫《与佛的一次美丽邂逅——天下无贼的主题意蕴》(夏草),认为影片反映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中国佛教思想。这是一个深刻的解释。然而不仅如此,我以为《天下无贼》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华,其故事的支点...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151124.html
  • 《千手观音》的宗教学解读

    《千手观音》的宗教学解读  □ 李勇丽 赵振国 《名作欣赏(下半月)》 2006年第10期   摘 要:《千手观音》在二零零五年的春节晚会上一举成功,其成功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从神圣和世俗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谈起,揭示民众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愫。   关键词:《千手观音》 世俗 神圣   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是二零零五年春节晚会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之一。编导将中国老百姓普遍信仰的“观音”搬上了...

    李勇丽 赵振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3970029.html
  • 上善若水为而不争——解读《道德经》

    上善若水为而不争——解读《道德经》  周高德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像水这样的品格最接近于道教之“道”。  老子用水来比喻“上善”者——“不争”之品格。  所谓“不争”,指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是谓“不争”;水,“处众人之所恶”(即处下)而不争名,是谓“不争”...

    周高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2382111.html
  • 解读小说《沧桑》中的佛教思想情怀

    摘 要  我将从四个方面对小说《沧桑》中的佛教思想进行解读:首先,我分析了五组苦难的生命群体,用佛教思想阐释人的生命中的苦难?怎样有效的减轻人心中的贪婪呢?其次,我通过分析陈如水和赵义堂的性格中恶...文学理论,参悟了两年的佛教,阅读过很多佛教理论著作。我通过向分析这部小说,解读这部小说所表现出的佛教思想:1、对人的“生命苦难”的重新阐释;2、对“人性善恶”的重新阐释;3、构建理想的“人间佛教”信仰模式;...

    贾鹏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2858590.html
  • 解读西藏岩画和唐卡绘画艺术属性的相似

    解读西藏岩画和唐卡绘画艺术属性的相似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赵大军  [关键词]西藏岩画;唐卡绘画;艺术属性的相似点  [摘要]西藏岩画和唐卡绘画作为极具藏民族传统特色的绘画遗迹和绘画艺术样式,虽然在特征、类型、产生时代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相同的地域性和内在延绵的精神倾向又使二者之间在产生原因、表现题材及表现形式和绘制技法等艺术属性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解读和研析这些相似点,有助于我们了解...

    赵大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4668852.html
  • 印顺弥勒与弥陀净土思想的比较与解读

    印顺弥勒与弥陀净土思想的比较与解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麻天祥  作为信仰,净土宗较之其他任何佛教宗派,在中国民间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基础,它不像法相宗繁难艰涩,也不同于华严、天台六相圆融、一心三观的深沉思辨,即使是禅宗放下即是,还归本心,简则简矣,但它那离言离相的超越精神,却又显得可望而不可及。唯有净土宗潜心念佛,往生乐国的简易法门,方能成为民间善男信女,也包括那些在现实中不堪重负的达官显贵...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2367022.html
  • 从佛教文化视角解读古代的士大夫文学

    从佛教文化视角解读古代的士大夫文学  □ 孙昌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04期  宋代是古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按我国几位著名史学家的判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时期;按西方某些史学家的看法,这是中国历史“近世”时期的开端。而在佛教发展史上,这又是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承载着千余年发展的文化积累,仍在持续地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僧团活动陷于中衰,...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1069955.html
  • “般若”新谭—解读《金刚经》

    “般若”新谭—解读《金刚经》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文/劳剑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一部专述“般若”之佛教经典。佛说般若,前后共十六会。《大般若经》卷帙浩繁,义丰文富,中文简括,亦有六百卷之多。读诵已难,遑论演说受持。故于第九会,由博而约,特说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是喻,金刚为物最坚最利,能断一切,以喻般若波罗蜜能断一切烦恼。般若,此云智慧,然此之智慧,非世智辩聪...

    劳剑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4170580.html
  • 《金刚经》之辨证唯物主义解读

    《金刚经》之辨证唯物主义解读   《金刚经》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之一,他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于鬼神的害怕,而他们又认为《金刚经》是能够辟邪的,所以很多人天天读他,而《金刚经》的真实思想本原确很少被人理解.这里我们来研究一下其中的道理,看佛祖贵为太子,于人世间痛苦的感受后面到底得到了什么感悟.下面先讨论其前十个部分.   我们先讨论第一部分.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44656064.html